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(记者 杜燕)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28日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。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立足“戏曲嘉年华”定位,坚持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,推出梨园精品、梨园荟萃、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,举办“大咖云集·名团名剧名家”“文化沙龙·国际学术活动”“戏韵园林·地方园地方戏”“武林戏台·戏曲票友大赛”“潮玩戏曲·跨界破圈演绎”“戏炫生活·戏曲惠民进万家”等十大主题活动。北京园博园变身为戏曲百花园,每一位入园游客在此沉浸式感受戏曲文化魅力。
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9月28日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,将持续至10月4日。丰台区供图
开幕大戏展名团精品,老中青三代戏曲名家轮番登场
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举行的“开幕大戏”,分为“粉墨氍毹情”“梨园共婵娟”“盛世谱华章”三个篇章,老中青三代戏曲名家轮番登场,国家京剧院、北京京剧院、北方昆曲剧院、中国评剧院、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、北京市曲剧团等在京各大院团,带来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。青海平弦戏、陇剧、豫剧、琼剧、秦腔、越剧、蒲剧、花鼓戏、黄梅戏等曲目串烧,让戏迷朋友们领略全国各代表性地方剧种的风采。
开幕式邀请戏曲名家、戏迷观众及国内外票友代表与主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幕。
戏曲名家上演“大师课”,优秀剧目线上线下展播
9月28日,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。丰台区供图
人们常说,听戏听腔,看戏看角。本届戏曲文化周上,尚长荣、李玉芙、杨少春、岳美缇、谷文月等戏曲名家,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为观众开启戏曲“大师课”。一批戏曲专业人士在学术沙龙论坛等活动中,围绕“传承戏曲文化加强创新转化”“戏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”和“中国戏曲中的美学追求”等主题展开广泛交流,让观众沉浸式领略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利用首都演艺资源,落实打造“演艺之都”工作要求,联动山东郯城、福建厦门等戏曲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置分会场,多点联动,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,共享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。
无法抵达现场的观众也不用担心错过好戏。本届戏曲文化周不仅将在“戏曲中国”等平台对16场精彩的线下演出进行网络直播,还将展播豫剧《苏武牧羊》、越剧《红楼梦》等14台优秀剧目,让戏曲文化周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事。
山水之间观梨园荟萃,地方特色剧种集中呈现
9月28日,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。丰台区供图
人们常在戏曲中读到历史文脉,更能深深体味到其中寄寓的乡情乡趣。本届戏曲文化周,来自全国各地的剧团依托园博园中各地方展园的园林山水,以吕剧、晋剧、川剧、沪剧、楚剧、陇剧等地方特色剧种,以及海城喇叭戏、鲁南五大调、内蒙古二人台、汉调桄桄、落子、西秦戏、打城戏、柳琴戏等稀有剧种等各具特色的形式演绎经典戏曲故事,与观众近距离互动。
北京京剧院结合闽园红砖大厝、曲径通幽的园林建筑特点,精心创排的实景演出版《三国演义》,每天都会以不同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三国故事,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。
岭南园也是本次活动期间的一个热点园区。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《别洞观景》《变脸·吐火》《滚灯》等节目惊艳展示川剧绝活。甘肃陇剧院带来的《司文郎》《深宵幽会》《孟姜女》等,则会把风格独特的“陇东道情”奉献给戏迷朋友。
本届戏曲文化周活动期间,会设有“演前导赏、演后谈”环节,引导大家更深入地欣赏剧目,继而爱上戏曲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戏曲文化周戏曲票友大赛首次实现“零门槛”开放,参赛选手不限地区、不限国籍、不限剧种、不限行当,均可报名。据统计,本次活动中,少儿选手占选手总数的46%,涉及20个剧种,成为本届票友大赛一大亮点,显示戏曲艺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的喜爱。
“入园即入戏”助力戏曲文化“破圈”
9月28日,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。丰台区供图
戏曲发展离不开观众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戏曲,本届戏曲文化周精心设计了多种戏曲“打开方式”,希望能以更加亲民的形式,进一步打破传统戏曲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壁垒,实现“破圈”。
在斑斓秋色中漫步北京园博园,伴着悠扬婉转的唱腔移步换景,探索“园博十年,家乡百戏”地方园唱地方戏的浪漫与多彩,连身边走过的工作人员也身着戏曲元素服饰……处处装点的戏曲风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“入园即入戏”,成为“戏中人”。
耍叉、踢枪等一系列武戏将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活,让观众一饱眼福。以经典唱段《铡美案》《定军山》《穆桂英挂帅》等戏曲包装的“快闪”,则会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戏曲之美。同时,还首次推出《天下第一角》沉浸式游园活动,通过“沉浸体验+剧情推理+戏曲演绎”的娱乐项目,借助时下火爆的推理类社交游戏,“圈粉”青年观众。还有处处独具匠心的戏曲时尚秀场,知名歌手、戏曲名家、网络达人联手献上的国风现场音乐会,戏曲剧本杀、沉浸式游园……年轻化的娱乐方式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,让戏曲实力“破圈”,更显“潮”滋味。
为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产业发展,促进文化消费,本届戏曲文化周期间还举办戏曲行业展示交易会、戏趣梨园市集等活动,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,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,激发文化消费潜能。
9月28日,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。丰台区供图
目不暇接的精彩演出,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,新潮破圈的多种玩法,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以更年轻的姿态,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,融入当代生活。
中国戏曲文化周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,累计举办演出、论坛等活动2200余场,吸引游客约85万人。今年,在办好主场活动的基础上,将围绕“大戏看北京”任务和“演艺新空间”建设,组织开展戏曲进社区、戏曲进学校、戏曲进军营等一系列经典剧目展演,以及戏曲专家“传戏”教学活动等,提高票友群体的戏曲艺术水平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未来,将不断总结经验,立足北京、面向全国、走向国际,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,共同擦亮“中国戏曲文化周”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。(完)
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(韦香惠)近日,演员孙红雷起诉游戏软件声音侵权一事引起热议。这是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。在短视频时代,影视剧中声音台词常常被剪辑借用,成为戏谑和解构的对象,这是否会涉及到侵权行为?当中的法律边界是什么?法学专家认为,该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。
《征服》电视剧截图
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
孙红雷索赔50万元
“这瓜保熟吗?”在电视剧《征服》中,孙红雷饰演的角色刘华强,因西瓜缺斤少两问题,与小贩产生争执,并说了这句台词,后成为“网络热梗”而被广泛传播。一款名叫《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》游戏软件因使用上述经典桥段中的台词声音,游戏开发商和供应商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被孙红雷告上法庭。
9月25日,成都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这起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。
孙红雷认为,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其授权,以营利为目的开发、设计该款游戏,客观上构成对其声音权益的侵犯。另外,该款游戏中自己的人格元素被塑造成了在社会上打架、寻衅滋事的坏人形象,其人格尊严未被尊重,客观上构成对其一般人格权的侵犯。
基于上述理由,孙红雷请求判令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45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。
庭审当天现场,关于该案孙红雷所主张的行为是否适用《民法典》中声音权的相关规定,涉案音频是否具有识别性等问题,原、被告双方均发表了代理意见,法院最终决定案件改日宣判。
游戏页面截图
案件何以具有典型性?
据媒体报道,被告委托诉讼代理人认为,本案孙红雷所主张的行为不能适用《民法典》关于声音权及一般人格权的规定,以及涉案音频不具有识别性。原告主张不能适用《民法典》声音权和一般人格权规定。
被告律师提出,声音与肖像并不能完全划等号,肖像具有视觉化特点及明显的识别特征、也具有静态化识别属性,可以与表演活动本身相分离。而声音本身不具有静态化的可能,其动态化属性本身就决定了其与表演活动无法分离。
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,在民法典中,声音权参照肖像权保护的规定。过去在司法实践中,声音权侵权集中在商标等著作权方面,而这次则是人格权。他认为,这是该案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一方面。
“原告指控的方向和被告答辩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。”朱巍表示,原告可以选择不同的请求权基础。“这里面既有可能涉及的是声音权,同时也有可能涉及孙红雷表演者权,就是邻接权”。
他解释,表演者权属于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,当声音权所属的人格权体系和著作权体系两者碰撞,权利人自己有选择程序权基础,可以都主张,也可以只主张一个。在此案中,不管是按照人格权,还是按照表演者权,孙红雷都是权利主体。
在朱巍看来,本案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卡通形象能否被认定为肖像权?他认为,此案虽涉及到的是游戏里的卡通形象,但涉及到具有可识别性的因素,通过形象、剧情、声音等要素可以识别到孙红雷的身份。
“被告游戏公司表面上涉及的是侵权行为,但实际上可能是以声音权作为抓手,获取了影视剧的粉丝,围观者流量给赚了,是一个商业行为。”他表示,法院可能正是考虑这一点所带来的赔偿问题,没有当庭宣判。(完)